马云说"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",现在看来,他只说对了一点,那就是他天下的生意确实是没有什么难做的了,但是其余天下的生意却是越来越难做了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?又如何化解?我专门从事新零售的研究与实践,也尝试从零售的角度分析一下。
一、 零售的发展史就是流量的拓展史
远古时代,零售最原始的形式应该是以物换物,本来满足生存以外,所剩无几,交通也不方便,交易量也不可能大,串门的人应该不多。进入古代,有了集市,大家统一到一个地方来交换或买卖商品,集市的人流量显然有了增加。
到了19世纪前期,法国人创造了百货商店,商品琳琅满目,吸引很多人来商店一次性购物,流量显著提升。但是一个百货商店的影响范围只是一个有限区域,在19世纪后期,美国人创造了连锁商店,在各个区域进行规模化快速复制,流量也随着连锁店的扩展而急剧增加。进入20世纪,随着现代化IT系统和自助服务成为新的主流,美国人创造了超级市场和商业城,消费人群更加集中,流量也越来越大。
来到21世纪,随着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的发展,电子商务开始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,流量大增,几乎是无所不达,无所不能。在中国,电商的发展现在更是达到了顶峰,可以说引领全球。2017年末中国电商月活1.5亿;2017年成交额、收入、净利各1.3万亿、3623亿、50亿元,其余国家望尘莫及。
从上可以看出,零售历史上的每一次革命性进步都是在流量拓展上有了新的突破,带来了流量的大幅提升,零售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量的拓展史。
二、零售的竞争主要就是流量的竞争
业界有句话,店铺三要素:位置、位置、位置,其实本质就是说明流量的重要性,因为店铺卡位好,人流量就比其余店铺高,生意就更好。商店扯着横幅,驾着高音喇叭做宣传,也是为了把人流吸引过去。一个商场初期为了吸引人气,可能给入驻的商户提供一定时期的免租期,等着人流量越来越大,就开始慢慢提高租金。
流量更是电商的命根子,无论商品多么好,无论服务多么好,如果没有什么流量,那全都是空的。流量是比商品和服务更加重要的因素,所以电商的竞争主要就是流量的竞争。
2003年淘宝刚创立的时候,马云为了吸引卖家开店,采用的是免费策略。凭借这一大招,到2005年淘宝就彻底击败了ebay,并把其它竞争对手远远甩在后面。淘宝的免费策略吸引了大量的卖家和消费者以后,接下来就是开始割韭菜了,于是装修店铺要钱,上首页要钱,开直通车要钱等等,各种各样能赚钱的办法,淘宝网都想到了。
后来淘宝商城上线,2012年改名为天猫网,从C2C到B2C,收费就更合理更厉害了。为了逼迫淘宝卖家开天猫店,淘宝就把流量倾向天猫店,这样原来的淘宝小店流量就变得越来越贵,因此就比以前难做很多。那么开天猫店就好做吗?当然也不是。无论在淘宝,还是在天猫上开店,可以说流量都是要买的,有一半左右的流量是通过直通车竞价获得的。而开直通车是非常昂贵的,一般一个点击就要几毛到几块,很多淘宝、天猫店主一天要用几百甚至是几千元来买流量。
阿里巴巴就这样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电商平台,也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第一大零售流量分配平台。手握流量分发大权,马云从此就没有天下难做的生意了。但是随着流量费越来越高,在阿里巴巴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,天下的生意却是越来越难做了。
三、 为什么生意越来越难做
1、价格越来越透明,生意越来越难做
很明显,自从有了阿里巴巴批发网之后,各个城市的专业批发市场就难做了。整个市场都透明了,以前还可以依靠代理模式赚钱,现在难上加难。
零售也很难做,现在大家买东西都习惯先上网查一查,各方面对比一下。这样逼得大家都在拼价格,结果是大家的利润都变得越来越薄。
厂商也难做,随着信息透明化,各种配件的价格大家都能查到,那么这个产品的成本大家也就心知肚明,你别想卖高价。
2、成本越来越高,生意越来越难做
中国的房价和房租是不断上涨的,线下运营成本是不断增加的。那去线上发展吧,但是随着线上逐渐形成流量垄断地位以后,流量费也在不断上涨,所以线上运营成本也是不断增加。现在线上的流量费甚至已经超过线下了。
其余人力成本和各种费用也是上涨的,这样利润越来越薄,成本又越来越高,很薄的利润很容易就变成亏损,所以生意真的是越来越难做。
四、 出路在哪里?
马云并没有任何错,阿里巴巴也没有任何错,因为这只是商业本来的样子。免费只是暂时的,只是企业在某个时期的发展策略,赚钱是一个企业存在的根本,一个企业不可能一直烧股东的钱而活着,企业是需要帮股东赚钱的,而且资本的追求是赚取更多的利润。
那么我们的出路在哪里呢?当然创新引领是最佳出路。因为创新,可以效率更高,成本更低,自然更有竞争优势;因为创新,可以做出大家都没有的产品、功能或特性,让你无法比价,这样可以赚取超额利润。
大部分中小企业也可能有很多微创新,但是如果想通过创新一招制胜,我认为那更多只是一个理想。大企业有持续创新的资本,中小企业活下来更重要。中小企业比较接地气的出路,我认为是:线上+线下+社群,自建流量。概括起来就是"海陆空圈地",其中线上是空军,线下是陆军,社群是海军。
我并没有说要完全抛弃那些超级流量平台,相反我们要更好的应用这些流量平台,但是我们要自建流量,不能完全依靠第三方平台的流量。而自建流量的方法就是全渠道(线上+线下)+社群,海陆空三军出动,打造属于企业自己的流量立体空间。
我们不仅要实现线上展示、交易、传播和建立关系,还要实现线下展示、交易、传播和建立关系,而且这四个环节可以任意分开发生在线上或线下,可以是线下展示,线上交易,也可以线上展示,线下交易;可以是线上传播,线下建立关系,也可以是线下传播,线上建立关系。无论是线上,还是线下,都自带流量,而且都可以作为传播的发起者。
而社交平台是一个最大的流量平台,我们要充分利用社交平台引流。社群不仅是最佳的流量来源,而且是连接线上和线下的路由器。社群可以连接线下,社群也可以接入线上。通过社群,线下流量可以有组织地导入线上,从线下到社群,扩大了社交半径,提升了引流效率;通过社群,线上流量也可以汇聚到线下,从线上到社群,实现流量聚集、发醇和平台引爆。社群既是线上线下的路由器,也是线下流量的放大器和线上流量的引爆器。
只要有了这一亩三分自留地(线上+线下+社群的立体空间),以后就不用老瞧着财主们的脸色过日子了。财主们收租太高,大不了,我就不租你的地了,我种好自己的地也能养活自己。大家有了这个底气,财主们就只能收取合理的租金;大家没有这个底气,财主们就可以肆意收取租金,收多少租金,那是财主们说了算,你没有更多的选择余地。
文| 李颖悟智慧零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