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表于2019-12-04 17:37:57 分类:电商干货 关键词:
中国零售 新零售平台
过去的70年,大致可以浓缩为7天:
第一天50年代是公有,鼓足干劲,力争上游,多快好省;
第二天60年代是争斗,造反有理,乌云密布,乌烟瘴气;
第三天70年代是重生,抓革命,促生产,学大庆,学大寨,1978年11月24日晚上,18户小岗村村民签署“包产到户契约”,打响了中国农村改革“第一枪”,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“农村包围城市”;
第四天80年代是承包,从农村到城市,从工业到商业,全国吹响了承包的号角,在制造业中,南有步鑫生,北有马胜利,在零售业中,有著名的关广梅事件;
第五天90年代是改革,1992年重庆的四放开与1993年上海的六自主,都是继承包以后的机制转换,发展才是硬道理,为了发展可以冲破一切束缚;
第六天00年代是网联,连接世界,预见未来,后来就有了“两马两东”(马云、马化腾、刘强东、张近东);
第七天10年代是资本,大家都等风来,风吹动了行业,也吹翻了行业,多快好省爽,各取所需,各有所得。
爽过之后,都处于极度疲惫状态,一切都使得过度了,资源枯竭、精气枯竭、诚信枯竭、模式枯竭、动力枯竭,留下的都是“砖头”“纸头”“骨头”,狰狞可怕。但对大多数零售企业来说,依然没有明确的方向。
不改,等死;与平台合作做,吊死;自己干,亏死。
时代需要我们慢下来,用户需要我们慢下来,如果有资本还想快马加鞭,到了第8天,一定得回吐,出来混,总是要还的。我觉得,人的能力与企业的能力一样,都是有边界的,但行业的发展似乎是边界越来越模糊,最终胜出者到底是坚守者,还是四面出击者?
我认为,
零售的本质是创造服务价值,而不是单纯的商品或服务 。
改革开放40年来,零售业的变革是沿着连锁化、组织化、规模化、技术化的方向发展的。但在这个过程中,需求方与供给方仍然有很多不对称,零售商仍然不能充分满足消费者对商品与服务的诉求。品质没有显著提升,而价格却居高不下。
最近10年,由于互联网与新零售的兴起,线上与线下逐渐融合,极大地便利了消费者购物,尤其是支付方式发生了颠覆性变革。这是平台型新零售企业为消费者创造了新的服务价值。
其结果是:
主要依靠传统方式经营的企业,越来越走下坡路,新一代企业借助资本与技术的力量从经营模式与服务方式创新开始,吸引了越来越多新老用户,但问题是业绩增长非常缓慢,更面临着巨大的成本压力。所以,那些缺乏自身造血功能的企业渐渐败下阵来。
我国零售市场,不缺实体店,更不缺电商平台,如今又加上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社群平台,三度空间弄得消费者无所适从。尽管出现了拥有几千万粉丝的网红,但消费者的忠诚度仍然很低。中国
零售市场严重缺乏可以让消费者绝对信任的零售品牌与新零售平台。中国其实不缺好商品,缺的是值得信任的新零售服务平台。
在社区商业领域就更是如此,街边店虽然购物便利,但客流被众多的个体店铺分割,品牌的整合效应很差。盒马在开出了盒马鲜生、盒马F2、盒小马、盒马mini、盒马小站、盒马集市以后,前不久开张“盒马里”社区购物中心。盒马改变发展路径,不去赋能传统业态,走另一条道路,是整合社区的客群资源,这正如侯毅所说的:“马车永远无法改造成为汽车”。
有人说,“消费重视商品,不重视商家”,其实,商品与商家的关系有点像鸡与蛋之间的关系。因为商家不可信,所以,消费者不得不认商品。这是“简单事情复杂做”。在未来应该倒过来,先认商家再认商品,达到“复杂事情简单做”的境界。
商家作为一个服务平台,他们所创造的服务价值最核心的是:消费洞察力、供应链整合力,商号信任力。所有这些能力的培育,都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。社会经济发展慢下来了,消费者越来越理性,也会慢下来。所以,商家再也不能舍命狂奔。数字化也要向纵深发展,从引流、促销、营销向营运、管理、服务等方面转变。
总之,慢是一种态度、一种境界,更是零售发展的常态。
来源:文/周勇,公众号:联商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