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发表于2020-05-13 11:30:56 分类:电商干货 关键词: 达达集团 线上线下一体化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©深响原创 · 作者|亚澜、依民

  敢在今年冲刺赴美IPO的公司,都是勇者。

  美股多次熔断、原油跌至负值,全球经济笼罩在多重不确定性中。与此同时,由瑞幸引发的做空潮也让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遭遇信任危机。相比于2018、2019年中概股扎堆上市的“盛况”,今年在新经济领域里冲刺IPO的企业数量出现了绝对的下降。

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交表需要勇气和实力。

 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,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在美递交招股书,在京东、沃尔玛等巨头的重磅加持下,成立6年的达达集团逆势交表。勇气可嘉之外,围绕公司本身的价值问题更值得关注: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之间如何互相借力?赛道价值显现,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达达有何独特之处能让其突围而出?其业务与财务状况能支撑起“即时零售第一股”之名吗?

  招股书详解

  如今年收入超过31亿元的达达集团实际上是由达达与京东到家两块业务整合而来的。2014年达达正式上线,2015年京东到家上线,2016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从而有了今天的达达集团。

  伴随着达达一路走来的同行者可以说是“顶配”——DST、红杉、景林、京东、沃尔玛……这些资本大佬与行业巨头对于达达所在的物流及零售赛道信息十足。而达达的模式也足够独特,从创业伊始就留出了想象空间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经过6年的发展与拼杀,达达目前形成了独特的“零售+物流”协同发展模式:

  “达达”定位物流,达达快送平台基于核心的众包模式有着非常强大的规模效应——规模越大,订单密度越高,会带来更多骑士,以及更高效的配送效率,从而形成飞轮效应;“京东到家”则定位零售,是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。

  从直接功能上看,京东到家提供订单、达达快送提供履约配送。而达达快送的优化体验可以为京东到家带来更好的履约服务,京东到家的高速发展反过来提升达达快送的订单规模,进一步激发达达快送的飞轮效应。两者形成商流和物流的良性闭环。

  在这样的模式下,无论是财务表现还是业务成绩,达达集团都给出了比较正向的反馈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集团“零售+物流”协同发展模式 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根据招股书,达达集团2019年全年取得营业收入3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61.3%;其中服务收入为最主要收入来源,达到30.58亿元人民币,占比98.6%,产品销售收入仅为4200万元人民币,同比持续减少。

  进入2020年一季度,受新冠疫情影响,消费者对线上日常购物需求激增。公司一季度取得营业收入11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幅增长108.9%,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9%。

  而从净营收的角度看,达达集团的净营收从2017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19亿元,增长了57.8%;2019年进一步增长61.3%,达到31亿元人民币。在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里,达达集团的净营收更是增长了108.9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分业务来看,达达快送2019年营业收入为19.9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9.7%,增速高于集团整体增速,收入占比为65.3%;京东到家收入为11.0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6.2%。

  一季度,京东到家业务取得收入5.08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幅增长154%;而达达快送业务收入为5.9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81.3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盈利能力方面,达达集团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,规模效应逐渐体现。

  公司在2019年首次实现毛利润由负转正,为2.54亿元人民币。而2020年一季度仍然保持良好趋势,毛利润为1.34亿元人民币。

  公司毛利率水平在报告期内快速提升,从2017年的-30.8%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2.2%,三年多时间内提升幅度超过40个百分点。

  利润方面,达达集团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,但亏损幅度呈现快速收窄趋势。

  公司2019年调整后净亏损为14.2亿元人民币,调整后亏损率为-45.8%,远低于2017和2018年的-98.4%和86%;公司一季度亏损幅度持续快速下降,调整后净亏损为1.94亿元人民币,亏损率仅为17.6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达达集团亏损率的持续收窄一方面得益于毛利润的由负转正,而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整体经营费用率的持续下降。

  公司2019年经营费用率为67.1%,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99.6%和97.5%;而这一比率在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,仅为41.7%,公司经营效率在报告期内显著提升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现金方面,趋势和亏损收窄一致——尽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仍然为负,但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。

  达达集团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2.98亿元人民币,较2018年净减少5.22亿元,而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2.45亿元。

  现金储备方面,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,包含现金、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在内现金储备为19.3元人民币,现金储备丰富,公司流动性风险较小。

  整体上,达达集团的财务情况比较稳定,收入不断增长,亏损幅度呈现快速收窄趋势,毛利润由负转正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而从业务数据来看,达达集团的表现也还不错。

  招股书显示,达达快送在截止今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,配送订单数达到8.22亿份,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52.6%,同期活跃骑手数量达到63.4万人。

  而在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和2020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,达达的网络平均每天交付150万份订单和220万份订单。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,其城市内配送服务覆盖了中国700多个市县,最后一英里配送服务覆盖了中国2400多个市县。

  在今年3月,大约85%的同城配送订单在1分钟之内匹配了应答骑士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京东到家方面,招股书显示,截止一季度末过去12个月平台销售GMV达到157.2亿元,同比增长92%;活跃消费者数量为2760万人,同比增长65.3%。值得注意的是,京东到家过去12个月GMV的增速高于同期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速,这也就意味着平台客均消费金额呈现提升趋势。

  2018年、2019年,京东到家的GMV(商品交易总额)分别为73.34亿元、122.05亿元,同比增长66.4%。其GMV增长是由订单量和平均订单大小的增长驱动的。与2018年相比,京东到家在2019年的平均订单量增加了40.4%。

  而订购量取决于其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和他们的参与程度。京东到家的活跃消费者从2018年的1470万增加到2019年的2440万。在2017年首次向京东到家下单的活跃消费者中,每名活跃消费者的平均GMV从2017年的34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68元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“零售+物流”的模式能走多远?

  财务与业务数据背后是达达集团两大业务板块的相辅相成。

  以达达快送(本地即时配送平台)和京东到家(本地即时零售平台)两大主要业务构成的达达集团,实施“零售+配送”双核驱动战略,不断从物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中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。

  从业务流程来看,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是相互独立又协同相融的关系。招股书中如此解释两块业务的运营流程:

  在达达快送业务上,系统基于AI筛选出平台上对应相关配送需求的骑手,并向匹配的骑手们发送订单,首先应答的骑手获得配送订单,骑手们从商家或个人寄件方处领取包裹,然后配送给收件方,服务完成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快送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配送端的物流背后,相应的商流随之流动:用户访问京东到家平台,选择商品,生成订单并支付,订单进入队列,商家基于订单进行商品分装和打包,骑手到店取货,送给消费者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京东到家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可以看到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是服务的一体两面:京东到家通过对线下零售的广泛连接,实现巨量SKU的实时网络售卖;达达快送通过对骑手的广泛连接,实现巨量包裹的快速配送。在这个链条中,商流和物流的闭环形成良性循环:

  京东到家的业务拓展为达达快送输送更多配送需求,订单量和订单密度越大,越能放大达达的网络效应,进而吸引更多骑士加入,充沛平台运力,优化履约体验;

  达达快送履约体验的提升,会加快线下商家的商品流通,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进而促成京东到家吸引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加入,消费者可购买更多品类、更加优质的商品,增加用户下单意愿和黏性,形成规模扩大、订单增多的结果。

  在这个循环中,商流与物流的网络效应会被不断放大,达达集团的整体资源链接能力、履约能力、商户触达能力、客户获取能力进入正反馈阶段,得益于此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的细分能力项不断完善。

  目前,达达快送已经搭建起一套由落地配、即时配、个人业务组成的配送服务体系,建立起全场景服务平台和全渠道履约体系,通过众包模式,为即时配送中订单的频繁波动匹配运力,以应对订单量峰值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快送业务介绍(图源:官网)

 

  相对应的,在商流侧,京东到家通过线上流量赋能,线下前置仓、店内仓、全卖场的三大定制化履约方式,提升商家的商品流通速度,而京东到家的商品、用户和门店赋能,则进一步深入到线下零售行业的基底层面,帮助零售商们构建更加合理的后端能力,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京东到家业务介绍(图源:官网)

 

  正是在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下,达达集团在商户、骑手和用户三个核心场景下的积累愈加深厚,而达达集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结合,为零售商实现全渠道履约提供助力,目前,京东到家已经接入越来越多区域连锁和新业态,达达集团的飞轮效应已经愈加显著。

  在数字经济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中国社会,即时本地配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愈加成为刚需,正因如此,这一市场吸引了更多巨头的不断加码。在达达集团所处的赛道上,还有美团点评、阿里巴巴以及顺丰、滴滴虎视眈眈。

  2017年,美团上线跑腿业务,开始试水本地即时配送。2018年,美团点评上线闪购业务,涵盖超市便利、生鲜果蔬、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。2019年5月,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“美团配送”,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,利用四种运力网络模式,对便利店、传统商超、近场零售、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。

  2019年6月,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口碑宣布即时物流品牌“蜂鸟”独立,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。今年3月,菜鸟网络完成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。

  2019年10月,顺丰宣布全面布局即时物流市场展开独立化运营,同城急送正式亮相。

  今年3月中旬,滴滴正式上线“滴滴跑腿”业务,用户可以召唤跑腿员代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,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陆续开通。

  在达达集团、美团、蜂鸟、顺丰等行业巨头之外,本地即时配送领域,还有闪送这样的同城速度小巨头,赛道上,各家的特点各不相同。

  美团点评、蜂鸟在配送端和流量获取端均建立在原有的外卖物流体系上;顺丰依托自身在物流上的积累,成立独立第三方配送平台;闪送主打急件专人专送。

  不难看出,不同玩家在商流、物流层面的资源积累各有不同。与之相比,除了上文提及的商流和物流协同形成的良性循环外,背靠京东的达达集团特点和优势更为明显。在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后,结合京东集团的整体业务和优势,达达集团在物流、供应链和流量层面均得到了更多资源的加持,配送网络和配送效率得到相应延展:

  物流方面:从此前的三公里物流融入京东干线、仓配和配送站体系,一方面提高了底层能力建设,同时也提高了达达集团的配送密度,释放更大效率。

  供应链端:在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的协同下,达达集团获得了京东的供应链资源,供应商政策、价格等资源全部对接。

  流量方面:得到京东集团的倾斜。

  简单来说,达达集团在商流与物流侧的积累具有独到优势,这些优势已经在市场表现中得到体现,据招股书披露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双双实现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。

  今年上半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到家需求全面爆发。

  疫情期间,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双平台上线“无接触配送”服务等措施,保障超市、生鲜、医药等各类民生必需品供给。同时帮助零售商、品牌商获得销售增长。京东到家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约370%。除夕至大年初九,粮油副食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740%,肉品同比增长了710%,休闲食品增长了530%,蔬菜增长了440%,水果增长了380%。

  这一特殊背景下,连接线上线下、结合商流物流、提升线下零售业务运营效率的达达集团,其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释放。在疫情的促进下,零售和物流本地化发展会持续加速。

  在零售新业态不断发展,消费升级的大时代趋势下,本地即时配送不仅能够加速生鲜、餐饮、快消品的线上化,也将推动线下零售业态不断变革,使线上线下实现更好协同,进而驱动线上平台在服务品类和用户流量侧的进一步渗透。

  无论在上游产业侧还是下游用户侧,达达集团面对的市场机遇都是巨大的,递交IPO只是其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时刻,而在登陆资本市场后,达达集团还将接受来自二级市场更加严苛的检验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©深响原创 · 作者|亚澜、依民

  敢在今年冲刺赴美IPO的公司,都是勇者。

  美股多次熔断、原油跌至负值,全球经济笼罩在多重不确定性中。与此同时,由瑞幸引发的做空潮也让中概股在海外市场遭遇信任危机。相比于2018、2019年中概股扎堆上市的“盛况”,今年在新经济领域里冲刺IPO的企业数量出现了绝对的下降。

 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交表需要勇气和实力。

  北京时间今日凌晨,本地即时零售与配送平台达达集团在美递交招股书,在京东、沃尔玛等巨头的重磅加持下,成立6年的达达集团逆势交表。勇气可嘉之外,围绕公司本身的价值问题更值得关注: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之间如何互相借力?赛道价值显现,市场竞争越发激烈,达达有何独特之处能让其突围而出?其业务与财务状况能支撑起“即时零售第一股”之名吗?

  招股书详解

  如今年收入超过31亿元的达达集团实际上是由达达与京东到家两块业务整合而来的。2014年达达正式上线,2015年京东到家上线,2016年京东到家与达达合并从而有了今天的达达集团。

  伴随着达达一路走来的同行者可以说是“顶配”——DST、红杉、景林、京东、沃尔玛……这些资本大佬与行业巨头对于达达所在的物流及零售赛道信息十足。而达达的模式也足够独特,从创业伊始就留出了想象空间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经过6年的发展与拼杀,达达目前形成了独特的“零售+物流”协同发展模式:

  “达达”定位物流,达达快送平台基于核心的众包模式有着非常强大的规模效应——规模越大,订单密度越高,会带来更多骑士,以及更高效的配送效率,从而形成飞轮效应;“京东到家”则定位零售,是中国最大的本地即时零售平台之一。

  从直接功能上看,京东到家提供订单、达达快送提供履约配送。而达达快送的优化体验可以为京东到家带来更好的履约服务,京东到家的高速发展反过来提升达达快送的订单规模,进一步激发达达快送的飞轮效应。两者形成商流和物流的良性闭环。

  在这样的模式下,无论是财务表现还是业务成绩,达达集团都给出了比较正向的反馈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集团“零售+物流”协同发展模式 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根据招股书,达达集团2019年全年取得营业收入31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61.3%;其中服务收入为最主要收入来源,达到30.58亿元人民币,占比98.6%,产品销售收入仅为4200万元人民币,同比持续减少。

  进入2020年一季度,受新冠疫情影响,消费者对线上日常购物需求激增。公司一季度取得营业收入11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幅增长108.9%,服务收入占比超过99%。

  而从净营收的角度看,达达集团的净营收从2017年的12亿元人民币增长到了2018年的19亿元,增长了57.8%;2019年进一步增长61.3%,达到31亿元人民币。在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三个月里,达达集团的净营收更是增长了108.9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分业务来看,达达快送2019年营业收入为19.97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79.7%,增速高于集团整体增速,收入占比为65.3%;京东到家收入为11.03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46.2%。

  一季度,京东到家业务取得收入5.08亿元人民币,同比大幅增长154%;而达达快送业务收入为5.92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81.3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盈利能力方面,达达集团随着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,规模效应逐渐体现。

  公司在2019年首次实现毛利润由负转正,为2.54亿元人民币。而2020年一季度仍然保持良好趋势,毛利润为1.34亿元人民币。

  公司毛利率水平在报告期内快速提升,从2017年的-30.8%提升至今年一季度的12.2%,三年多时间内提升幅度超过40个百分点。

  利润方面,达达集团目前仍然处于亏损状态,但亏损幅度呈现快速收窄趋势。

  公司2019年调整后净亏损为14.2亿元人民币,调整后亏损率为-45.8%,远低于2017和2018年的-98.4%和86%;公司一季度亏损幅度持续快速下降,调整后净亏损为1.94亿元人民币,亏损率仅为17.6%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达达集团亏损率的持续收窄一方面得益于毛利润的由负转正,而另一方面则是公司整体经营费用率的持续下降。

  公司2019年经营费用率为67.1%,低于2017年和2018年的99.6%和97.5%;而这一比率在2020年一季度进一步降低,仅为41.7%,公司经营效率在报告期内显著提升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现金方面,趋势和亏损收窄一致——尽管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仍然为负,但呈现了快速下降的趋势。

  达达集团2019年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2.98亿元人民币,较2018年净减少5.22亿元,而2020年一季度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为2.45亿元。

  现金储备方面,截止2020年一季度末,包含现金、现金等价物及短期投资在内现金储备为19.3元人民币,现金储备丰富,公司流动性风险较小。

  整体上,达达集团的财务情况比较稳定,收入不断增长,亏损幅度呈现快速收窄趋势,毛利润由负转正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而从业务数据来看,达达集团的表现也还不错。

  招股书显示,达达快送在截止今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,配送订单数达到8.22亿份,相比较去年同期增长52.6%,同期活跃骑手数量达到63.4万人。

  而在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和2020年一季度末的12个月里,达达的网络平均每天交付150万份订单和220万份订单。截至2020年一季度末,其城市内配送服务覆盖了中国700多个市县,最后一英里配送服务覆盖了中国2400多个市县。

  在今年3月,大约85%的同城配送订单在1分钟之内匹配了应答骑士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京东到家方面,招股书显示,截止一季度末过去12个月平台销售GMV达到157.2亿元,同比增长92%;活跃消费者数量为2760万人,同比增长65.3%。值得注意的是,京东到家过去12个月GMV的增速高于同期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速,这也就意味着平台客均消费金额呈现提升趋势。

  2018年、2019年,京东到家的GMV(商品交易总额)分别为73.34亿元、122.05亿元,同比增长66.4%。其GMV增长是由订单量和平均订单大小的增长驱动的。与2018年相比,京东到家在2019年的平均订单量增加了40.4%。

  而订购量取决于其活跃消费者数量的增加和他们的参与程度。京东到家的活跃消费者从2018年的1470万增加到2019年的2440万。在2017年首次向京东到家下单的活跃消费者中,每名活跃消费者的平均GMV从2017年的340元增加到2019年的1168元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 

  “零售+物流”的模式能走多远?

  财务与业务数据背后是达达集团两大业务板块的相辅相成。

  以达达快送(本地即时配送平台)和京东到家(本地即时零售平台)两大主要业务构成的达达集团,实施“零售+配送”双核驱动战略,不断从物流与商流的有机结合中寻找更大的发展机会。

  从业务流程来看,达达快送和京东到家是相互独立又协同相融的关系。招股书中如此解释两块业务的运营流程:

  在达达快送业务上,系统基于AI筛选出平台上对应相关配送需求的骑手,并向匹配的骑手们发送订单,首先应答的骑手获得配送订单,骑手们从商家或个人寄件方处领取包裹,然后配送给收件方,服务完成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快送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配送端的物流背后,相应的商流随之流动:用户访问京东到家平台,选择商品,生成订单并支付,订单进入队列,商家基于订单进行商品分装和打包,骑手到店取货,送给消费者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京东到家(图源:招股书)

 

  可以看到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是服务的一体两面:京东到家通过对线下零售的广泛连接,实现巨量SKU的实时网络售卖;达达快送通过对骑手的广泛连接,实现巨量包裹的快速配送。在这个链条中,商流和物流的闭环形成良性循环:

  京东到家的业务拓展为达达快送输送更多配送需求,订单量和订单密度越大,越能放大达达的网络效应,进而吸引更多骑士加入,充沛平台运力,优化履约体验;

  达达快送履约体验的提升,会加快线下商家的商品流通,也能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,进而促成京东到家吸引更多零售商和品牌商加入,消费者可购买更多品类、更加优质的商品,增加用户下单意愿和黏性,形成规模扩大、订单增多的结果。

  在这个循环中,商流与物流的网络效应会被不断放大,达达集团的整体资源链接能力、履约能力、商户触达能力、客户获取能力进入正反馈阶段,得益于此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的细分能力项不断完善。

  目前,达达快送已经搭建起一套由落地配、即时配、个人业务组成的配送服务体系,建立起全场景服务平台和全渠道履约体系,通过众包模式,为即时配送中订单的频繁波动匹配运力,以应对订单量峰值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达达快送业务介绍(图源:官网)

 

  相对应的,在商流侧,京东到家通过线上流量赋能,线下前置仓、店内仓、全卖场的三大定制化履约方式,提升商家的商品流通速度,而京东到家的商品、用户和门店赋能,则进一步深入到线下零售行业的基底层面,帮助零售商们构建更加合理的后端能力,实现运营效率的提升。

 

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  京东到家业务介绍(图源:官网)

 

  正是在商流与物流的有机结合下,达达集团在商户、骑手和用户三个核心场景下的积累愈加深厚,而达达集团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结合,为零售商实现全渠道履约提供助力,目前,京东到家已经接入越来越多区域连锁和新业态,达达集团的飞轮效应已经愈加显著。

  在数字经济渗透率越来越高的中国社会,即时本地配送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愈加成为刚需,正因如此,这一市场吸引了更多巨头的不断加码。在达达集团所处的赛道上,还有美团点评、阿里巴巴以及顺丰、滴滴虎视眈眈。

  2017年,美团上线跑腿业务,开始试水本地即时配送。2018年,美团点评上线闪购业务,涵盖超市便利、生鲜果蔬、鲜花绿植等众多品类。2019年5月,美团正式推出新品牌“美团配送”,同时宣布开放配送平台,利用四种运力网络模式,对便利店、传统商超、近场零售、写字楼等不同场景进行连接。

  2019年6月,阿里巴巴旗下饿了么口碑宣布即时物流品牌“蜂鸟”独立,并将在未来3年建立2万个全数字化即配站。今年3月,菜鸟网络完成对即时物流企业点我达的全资收购。

  2019年10月,顺丰宣布全面布局即时物流市场展开独立化运营,同城急送正式亮相。

  今年3月中旬,滴滴正式上线“滴滴跑腿”业务,用户可以召唤跑腿员代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并享受送货上门的服务,同城取送件功能也将陆续开通。

  在达达集团、美团、蜂鸟、顺丰等行业巨头之外,本地即时配送领域,还有闪送这样的同城速度小巨头,赛道上,各家的特点各不相同。

  美团点评、蜂鸟在配送端和流量获取端均建立在原有的外卖物流体系上;顺丰依托自身在物流上的积累,成立独立第三方配送平台;闪送主打急件专人专送。

  不难看出,不同玩家在商流、物流层面的资源积累各有不同。与之相比,除了上文提及的商流和物流协同形成的良性循环外,背靠京东的达达集团特点和优势更为明显。在2016年与京东到家合并后,结合京东集团的整体业务和优势,达达集团在物流、供应链和流量层面均得到了更多资源的加持,配送网络和配送效率得到相应延展:

  物流方面:从此前的三公里物流融入京东干线、仓配和配送站体系,一方面提高了底层能力建设,同时也提高了达达集团的配送密度,释放更大效率。

  供应链端:在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的协同下,达达集团获得了京东的供应链资源,供应商政策、价格等资源全部对接。

  流量方面:得到京东集团的倾斜。

  简单来说,达达集团在商流与物流侧的积累具有独到优势,这些优势已经在市场表现中得到体现,据招股书披露,达达快送与京东到家双双实现市场份额第一的成绩。

  今年上半年,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到家需求全面爆发。

  疫情期间,京东到家和达达快送双平台上线“无接触配送”服务等措施,保障超市、生鲜、医药等各类民生必需品供给。同时帮助零售商、品牌商获得销售增长。京东到家平台销售额同比去年增长约370%。除夕至大年初九,粮油副食商品销售额同比去年春节增长了740%,肉品同比增长了710%,休闲食品增长了530%,蔬菜增长了440%,水果增长了380%。

  这一特殊背景下,连接线上线下、结合商流物流、提升线下零售业务运营效率的达达集团,其价值得到进一步的明确和释放。在疫情的促进下,零售和物流本地化发展会持续加速。

  在零售新业态不断发展,消费升级的大时代趋势下,本地即时配送不仅能够加速生鲜、餐饮、快消品的线上化,也将推动线下零售业态不断变革,使线上线下实现更好协同,进而驱动线上平台在服务品类和用户流量侧的进一步渗透。

  无论在上游产业侧还是下游用户侧,达达集团面对的市场机遇都是巨大的,递交IPO只是其发展路上的一个重要时刻,而在登陆资本市场后,达达集团还将接受来自二级市场更加严苛的检验。

 
上一篇:阿迪达斯、GAP、H&M等快时尚连锁巨头就这样倒下了吗?
下一篇:2020,精品新零售来到岔路口

原文标题:达达集团冲刺IPO:“零售+物流”的飞轮效应有何价值?

原文地址:http://www.kkshop.com.cn/show-10-1470-1.html

版权所有!转载时请必须遵守链接出处-完整共享,否则请勿转载!

更多

最新文章

新浪微博